宁陕县城关镇:村民变“股民” 资源变资产

  • 2024-01-16 09:18:58
  • 作者:王辉 赖勇 姜云
  • 中部新闻网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宁陕县城关镇以党建为引领,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功实现了村民变“股民” 资源变资产,为乡村注入了新活力。

  “喂,黄叔。我是小胡,你们家的分红到了,你记得查收一下。”1月10日,宁陕县城关镇渔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三资平台将2023年度一期4万余元分红逐一发放到村民手中。

  “我家5亩地流转给村集体合作社,除了土地流转收入,我还在村里民宿打工。一份土地两份受益,比以前自己种地挣得多了。”宁陕县城关镇渔湾村村民蒋开霞,一边打扫民宿房间,一边高兴地分享她的经历。

  宁陕县城关镇渔湾村曾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没有产业支撑,缺少就业机会。然而,借助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引入社会资本,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社资产、资金入股的开发模式,动员村民流转闲置土地。如今,部分耕地、闲置地和撂荒地经过流转,已发展成为精品民宿。

  “我们引进西安海和田文创发展有限公司,以社会资本投入、集体经济合作社资产、资金入股的开发模式,带动群众增收、农民共同富裕,让乡村焕发出新生机。”宁陕县城关镇渔湾村党支部书记黄晓勇介绍说。

  目前,宁陕县城关镇渔湾村已盘活村民闲置宅基地27处,整治撂荒土地300余亩。民宿项目一期改造高级客房4套、青旅驿站床位68余张、建设格兰篷15个,已全部投入运营。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受益群众达149户。此外,还为村民提供了农耕管理员、民宿保洁员、餐厅服务员等岗位。16人被聘用为民宿管家、厨师和服务员,人均月工资2800元,实现了村民“薪金+股金+租金”的多元化增收。

  村民变“股民” 资源变资产,是宁陕县城关镇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壮大镇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推出土地入股模式,在确保农民享有各项补贴和惠农收入的基础上,由合作社或村集体对土地进行统一经营和管理,让农民不仅有了土地流转的保底收入,年底还能获得分红收益,这种多元化的增收方式为农民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双保险”。

  寒冬时节,走进宁陕县玉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大棚内暖意融融,淡淡的菌香扑鼻而来,一行行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榆黄菇、鸡腿菇升柄展伞,长势喜人。

  “我今年做了1万来袋香菇,已经卖了4千斤,每斤能卖四五块钱,产量也还可以。”宁陕县城关镇青龙娅村村民付永松说自从宁陕县玉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他就加入了合作社,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产的香菇根本不愁销路。

  宁陕县城关镇青龙娅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设食用菌大棚140余个,主要种植秋菇和反季夏菇。2023年合作社生产的袋料香菇数量高达300万袋,预计可产出鲜菇450万斤,折合干菇90万斤,年产值达到1600余万元。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引导村民参与食用菌种植。51户村民通过参与种植香菇,每户增收3万元,人均增收8000元。此外,84户农户将自己的土地租给合作社,也获得了可观的租金收入。在这里,村民们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在家门口就业。李花平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工作很稳定,离家也近,收入相当不错、很满意。”

  除了发展香菇种植,宁陕县城关镇青龙娅香菇小镇还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打造出属于宁陕的特色菌菇产品。“宁陕香菇”品牌成功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取得了“国”字号的“质量认证”。这一荣誉是对宁陕香菇品质的高度认可,也为当地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近年来,宁陕县城关镇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通过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指导,有效盘活闲置资源,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这种战略不仅推进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还让农民变成了股民,资金变成了股金,资源变成了资产。2023年,全镇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498万元,同比增长47%。同时,还培育了2个村集体经济示范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为乡村振兴和镇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分红收益来自于村集体经济,它让我们‘看得见’的集体经济变成了‘摸得着’的共享红利。”宁陕县城关镇党委书记张瑞表示,将赓续发力,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共享经济收益,激发村民参与到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建设中来,推动强村富民的步伐不断加快。

  供稿:宁陕县城关镇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